萬芳 最新音樂作品 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述說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和情感,依賴或衝突,及其所帶來的領悟。這張專輯像一張情緒地圖,帶我們重新凝視這些重要的情感關係或事件在心底的河床所流下的紋理,重新撫觸時光在我們身上留下的痕跡,看見內心那個小孩如何慢慢成長,並且心懷感謝,對所有的現在和曾經。而萬芳,就像一個情緒的雕塑師,把內在洶湧卻無形的情緒,轉化成聽得到的聲音,讀得到的文字,甚或是她的表情和肢體。歌手.詞曲創作人.製作人.電台DJ.電視、電影、舞台劇演員,她在各個領域中自我探索和開發,再用內在的養份和能量豐富各個領域的表演和創作。
萬芳做「有毛細孔」的音樂不怕麻煩
找回音樂和內心的連結才有感動
在資訊爆炸的洪流中,尋找一份最初的美好
在過度修飾的環境中,堅持一種真實的聲音
在這個追求快速和完美的時代,我們在環境中所見的一切似乎都有「失真」的趨勢。音樂演變成生產線上加工品,歌手的聲音被機器修得很完美,連呼吸都聽不到,照片也被電腦修得很精緻,臉上沒有髮絲沒有眼袋沒有痣,越來越變本加厲之後,我們聽到的.看到的,都像是機器的聲音,機器的表情,和真實的人生和心情越離越遠,於是有一天,我們開始覺得音樂無法再感動我們,音樂和我們的內心失去了連結,只剩下了娛樂,或是明星的價值。
但我們終究會渴望被感動。我們終究會期待在音樂裡得著一點啟發,讓我們知道明天該怎麼生活,讓我們相信全世界的人都並非孤島,讓我們有故事可以聽,可以說。於是,萬芳和林揮斌這兩位製作人在這張專輯中決定回到費時又費工的製作方式,最初,萬芳將許多從生命中沈澱精釀出的體會整理成創作主題。有一些由萬芳自己完成詞曲創作,有一些,萬芳則和其他創作人溝通,等待創作人們的消化.吸收,以及回應,當這些主題化為詞曲,那裡面已經包含了萬芳,以及許多創作人自己的生命故事和經歷。接著在錄音過程中和大量的樂手們合作,大量採用傳統非合成的樂器錄音,反覆的和樂手們溝通歌曲的情緒、層次、轉折,在編曲成為「有聲的情緒」之後,萬芳再和樂手同步錄音,讓樂手和萬芳的情感流動及呼吸合而為一。錄音完成後,也花了更多時間檢視,給這些聲音更多的時間,許多歌在檢視之後被更動,重新編曲,或是更換樂器,許多歌在時間之中活起來,顯示出更有人性的畫面,使製作人知道應該再添加,或減少什麼元素,當一切錄音完工,兩位製作人又選擇在北京的Acoustic House Live Studio,以SSL進行類比的混音,試圖保留這些聲音中的顆粒.溫度.空間和臨場感受。這樣完成的一張專輯中,每一首歌都帶著一個生命的故事,以及所有參與的音樂人內在的情感。
萬芳真心和聽眾溝通豐富的生命情感製作「音樂故事」影片和聽眾們溝通發片前兩個月即在網路上開始連載播出萬人點擊許多感人迴響讓人淚溼眼眶這是一張充滿故事充滿愛的專輯。萬芳說,她現在做音樂不是為了讓大家知道萬芳是誰或讓大家多麼喜愛萬芳。她比較希望透過這些歌,讓大家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身邊的人。 為此,滾石唱片特別製作了一系列「萬芳的音樂故事」影片,從發片前兩個月起便開始在網路上陸續發佈,希望能和聽眾們進行深度的溝通,這些影片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而真誠的迴響,上萬人點擊.轉貼,更有許多人留下真誠的回應。
萬芳的音樂故事:
1.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 詞 /萬芳 曲/林揮斌
萬芳寫給爸爸的歌。不管女兒幾歲了,都記得心中爸爸那個如山的形象。爸爸總是扮演那個希望我們進步的角色,所以也很容易讓我們覺得,似乎在他眼中,我們不夠好。而好勝的我們,則可能叛逆.遠離。不過當時光過去,我們好像終於可以看到那些拉鋸的背後,其實是愛與被愛的渴望。也看到父親自己的限制,他們自己受過的苦,有過的恐懼,自己能完成和不能完成的事,所以使他用這些方式來愛我們。
於是,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而我現在想說,我愛你。和來自烏拉圭的吉它手Roberto合作,萬芳和Roberto講述這個歌的故事,Roberto編寫了十數種不同的吉它,製作人萬芳卻一再請他彈出「更簡單」的彈法,最後選擇的這個版本兩人同步錄音,萬芳說,「它讓我覺得我和爸爸很靠近,越簡單,越靠近;越簡單,越難」 。
2.讓我送你花一朵 詞/曲 林揮斌
萬芳想要有一首唱給思念的人的歌,一起製作專輯的共同製作人林揮斌寫出來了。是他在半夢半醒之間突然坐起,想念已過世的媽媽,寫出的旋律。簡單,寧靜,整首歌像在回憶與現實的虛實交界,小小空間中的內心回音, 悲傷的感覺已淡去,但想念一直在。
3. Michelle的第一天 詞/曲 萬芳
萬芳詞曲,母親看著女兒長大的心情。身為母親,知道一個女孩長大要經歷多少辛苦,多少情緒,想著都心疼了。但身為母親,卻知道這個過程自己不能緊抓著,只能陪伴。以吉它為主的編曲是一條時光的河,萬芳的歌聲和小提琴的樂器在其中像母女的對話,在越漸悠揚激昂的小提琴中,天地開闊,兒女展翅高飛。
4.阿茲海默 詞/黎煥雄 曲/青峰
萬芳演出人力飛行劇團的舞台劇「台北爸爸.紐約媽媽」時結識了此劇的導演,同時也是詩人的黎煥雄。萬芳邀請他為專輯寫詞,他寫了這首詩。「阿茲海默.海也沈默」,為時光和遺忘做了最詩意而又深刻的比喻。許多事情,當時間夠久,終將遺忘,即使不想忘。但也有好多事忘不了,這好多事會像大海一樣,看似安靜,卻充滿各種不同的層次和起伏,隨著時光,在我們心裡累積。這樣帶著細膩美感,卻又有著澎湃情感的詩,青峰為它譜了讓人心醉的曲。為了保有詞意的古典美,萬芳請她的古典鋼琴老師莊雅雯擔任鋼琴的編寫及演奏,再以中提琴.小提琴烘托出如浪潮般的層層情緒。當歌完成時,我們才得知黎煥雄導演寫這樣浪漫悲傷又殘酷的詞並非只出於想像,而是出於和他的生命更深刻的關聯,使這首歌的意義更顯得非比尋常。
5.可是我還是學不會 詞/曲 萬芳
萬芳詞曲,寫給友人。
當我們失去深愛的,緊緊相連的,一直在身邊的,也許是親人.伴侶.寵物,那斷裂使我們幾乎失去生活的能力,有時候,即使我們想要,即使我們努力走出傷心,卻連尋常生活,都依然顯得那麼不容易。由獨立樂團「十九兩樂團」擔任編曲演奏,和萬芳同步錄音,鋼琴和小提琴是內在情緒翻騰洶湧的聲音,而萬芳的歌聲則像是外在呈現的人的表情。即使沒有一滴淚,這首歌聽起來卻帶有下雨天的溼氣,和淚水的鹹味。
6.小星星 詞/曲 Koumis蓓麗
這是一位獨立創作歌手Koumis蓓麗寫的歌,跟她收歌時,她剛因為生病動了手術在病房中休養,年輕美麗充滿活力的女生,正有很多夢、很多想做的事,但因為疾病,卻只能困在醫院的病房中作治療。她很喜歡一個繪本叫小星星,所以寫了這首歌,歌中的白色城堡是病房,雪人是她也重病臥床不能言語的外婆。這首歌由徐千秀編曲,所有樂手,包含萬芳,一起同步錄音完成,所有真實的配器之間呼吸連貫,情緒也同步起伏,交織出面對疾病時無力沮喪的心情,想讓自己趕快好起來的努力,以及如夜空中遙遠閃耀星光的小小希望。
7.我只想安靜的獨自跳完一支舞 詞/萬芳 曲/黃韻玲
寫給無能為力的關係,伴侶.父母.或任何。有時候關係充滿緊張和壓力,不斷想讓對方滿意而努力付出、嘗試改變,卻依然無法讓對方滿意,最後精疲力盡。然而這緊繃的關係卻始終也無力逃脫,彷彿傷口與凶器緊緊密合,互為因果。強烈的鼓聲象徵衝突中猛烈的心跳和呼吸,帶著電氣的編曲營造出迷幻的空間,世界偌大,我卻只能奮力獨舞,也許只有在不停的旋轉迴圈,力盡之後,才能有所謂的平靜。
8.如同愛一樣的 詞/李格弟 曲/陳建騏
這是「台北爸爸.紐約媽媽」中的歌,萬芳曾在舞台劇中現場演唱。
夏宇的詩,陳建騏的曲,專輯中則創造了另外一個空間更帶有不寫實感的版本。有一點鬼魅的氣氛,萬芳在劇中飾演的角色就是因吸毒早逝的女孩。透過她,看活著的人內在無法流暢溝通,但真實而強烈的愛。
9.永遠 詞/曲:萬芳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東西能永遠,經歷不斷地失去和失望,大概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會都一直學著要這麼看淡。但有個人帶著愛那麼誠心的跟你說,他相信會永遠。那讓人驚訝,又想要懷疑。但那人一直重覆地說著,最後讓聽的人都相信了。
由金音獎最佳爵士專輯得主許郁瑛擔任編曲、演奏,並和萬芳同步錄音,在鋼琴的行進間,反覆創造出如自然界的興衰消長,建立而又崩毀。但在曲子的後半段加入穩定的打擊節奏,以及明亮爽朗的群唱,在這無常的世界中,我們並不孤單,擁有信仰和希望。
10.睡著了 詞/萬芳 曲/萬芳.Lisa
萬芳2010年曾造訪挪威,坐在移動的車上,那裡到處是水,各種水,瀑布.湖.河,或湍急或舒緩或沈靜或巨大,耳中一直聽著水的聲音,像有洗滌心靈的效果。車子行經很長的隧道時,萬芳睡著了,夢見了小時候的自己。在洗滌之後,心靈好像回想起一些最初的事情,於是她寫了這首歌的詞和曲的前半, 後來交給lisa完成了後半的曲並編曲,萬芳聽了很感動。
整首歌有如北歐風情般的新時代電氣,夢幻中帶著甜美和寧靜,像在極光出現的天空下,如夢般不真實的美景中,卻觸及心裡最真實而如孩童般的純真感受。
11.小星星的對話 詞/曲 Koumis蓓麗
小星星這首歌做了兩個版本,「小星星」是萬芳獨唱,樂團的同步錄音版本,而這個版本則是萬芳和詞曲創作人Koumis蓓麗的合唱版本,一把baby吉它單純的現場one take版本,沒有使用專業的錄音設備,直接用相機同時拍攝影片和收音。雖然是最簡單的版本,卻帶有經歷面對疾病的過程之後的,平靜樸實,柔軟卻勇敢的態度。
曲目 | |||||||
---|---|---|---|---|---|---|---|
01 |
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 |
||||||
02 |
讓我送你花一朵 |
||||||
03 |
Michelle的第一天 |
||||||
04 |
阿茲海默 |
||||||
05 |
可是我還是學不會 |
||||||
06 |
小星星 |
||||||
07 |
我只想安靜的獨自跳完這支舞 |
||||||
08 |
如同愛一樣的 |
||||||
09 |
永遠 |
||||||
10 |
睡著了 |
||||||
11 |
小星星的對話 |